利用LAMOST数据揭示太阳邻域恒星运动学新特征
    2015年10月12日 08:27:00  来源:    字体大小[]

      近日,三峡大学田海俊与国家天文台刘超等人合作利用LAMOST DR1星表中大约20万颗FGK主序星,详细统计了太阳邻域恒星在不同盘高、不同有效温度下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经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盘高、不同温度下恒星的三维平均速度和速度椭球参数(图a为三个方向上的平均速度,图b为三个方向的速度弥散)。结果发现:较热恒星Teff>6000K在三个方向上都呈现出明显的整体运动,整体向银河系中心及北银极方向运动;同时发现较热恒星的周向速度随盘高的增加而增加,较冷恒星Teff<6000K却与此相反。经分析表明:这些现象可能是因为较热恒星还很年轻(平均年龄仅为~4Gyr左右),可能仍未达到动力学平衡状态,尚带有诞生时的部分运动学记忆。而年老的较冷恒星则已经达到了动力学平衡,因而可以用来推算太阳在本地静止坐标(LSR)下的本征速度,其结果为(U,V,W)=(9.58±2.39,10.52±1.96, 7.01±1.67) km s1。该项研究工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Tian, Liu, et al. 2015, ApJ, 809, 145)上。 

        

      图为太阳邻域恒星的速度分布随盘高(不同颜色标示)和有效温度的变化情况。图(a)为三维平均速度(三条虚线分别标示了恒星的三个速度分量相对于Schönrich等人2010推算出的太阳LSR本征速度的零点位置);(b)为三个方向上的速度弥散。 

      太阳邻域恒星的速度分布对理解银河系的整体结构、动力学特征及其演化历 

      史等问题至关重要。由于银河系中心棒和旋臂结构以及卫星星系等产生的扰动,太阳邻域的速度分布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结构。精确测量不同年龄不同位置上恒星的速度分布特征是理解银河系质量分布和演化历史的重要途径。最近二十年来,随着大型巡天项目的不断开展,天文学家逐步准确地测量出太阳邻域恒星的速度分布。但是,之前的工作要么因为巡天深度的限制,不能探测到较大体积内的恒星运动学特征,要么因为天区太窄或采样较少而不能对运动学结构的演化特征进行详细普查。截止目前,基于LAMOST巡天项目已获得了数百万条光谱,为太阳邻域恒星运动学特征的精细普查提供了难得的高质量大样本数据 

打印】【关闭

文件下载